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非职业噪音越来越多,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预防非职业噪音的危害。非职业噪声有哪些?如拖拉机、汽车、轮船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噪音;春节放烟花爆竹的噪音;电视机、随身听、收音机、音响等家电产品的声音。KTV、迪斯科、酒吧、音乐会等娱乐场所噪声;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很多,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听音乐的情况很多,耳机的音量开得太大会产生噪音……
为了防止非职业性的噪音,提高听力保护意识更为重要。
如何提高保护听力的意识?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①首先要了解听觉的生理基础,了解听力是如何受损的。
耳蜗中有成千上万的纤毛细胞,耳毛细胞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,这是产生听觉的主要效果器。纤毛之间相连,一根纤毛移动,其他纤毛也会随之移动。有时听大型音乐会后感觉听力下降,过几天又觉得听力恢复了。原因是什么还不清楚,杨仕明教授在国际上第 一个发现了那个机制。因为纤毛上的连接会慢慢地重新长出来。纤毛或细胞一旦死亡,听力就无法恢复。另外这个细胞的死亡是累积性的,比如今天吃了一粒毒性药物或者一小部分母细胞损伤的恐惧,明天听到很响的声音,又牺牲了两个,在这个过程中听力明显放缓,感觉细胞变慢了损伤到一定程度,感觉听力突然下降,听不见了。因为听力损伤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不可逆的结果,目前毛细胞受损掉落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再生方法,所以要注意听力的保护。
②了解听力下降的长期危害。
健康的听力是高质量生活、工作的一个保障。从远古时代开始,人类就有听觉警报功能,很好地避开了猛兽的进攻,人类的本能需要这种警报双耳效果,如果有听力损失,别人在后面和我们打招呼,我们就无法很好地判断对方的位置和音乐。可是已经没有那么多耳朵了。如果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,就是沟通障碍,上了年纪,沟通障碍就会引发自闭症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用辛苦攒下的旅行钱买助听器,影响更高质量的生活的可能性。因此,如果年轻时不保护耳朵,就会产生长期危害,增加个人、家庭、社会的负担。